不得不说,电商平台是品牌商进军电子商务的必由之路,可是现今各大平台为流量不折手段,竞争几乎是无底线可言,同时品牌商对平台的过渡依赖也助长了这种现象,如此情境下,品牌商从平台那里到底能得到什么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一、平台恶性竞争概述
品牌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已经是电商领域的常态,尤其是各种大促期间,比如说今年的618,格力、华为与京东,联想、TCL与阿里的合作,充分说明了平台为了借势造势加强了与品牌商的深度合作,而品牌商也需要依靠平台进行销售和宣传。
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竞争的后面品牌商到底能得到什么呢?应该说隐忧不小!价格战、促销、玄之又玄的宣传,这些明战暗战,迫使品牌商改变自身既定的定价体系和品牌宣传策略,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的情况,综合作用下,品牌商的企业形象受损、品牌威信降低,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外部发展都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的特性会将这些负面因素扩大,如果不能很好地予以控制,品牌商尤其是大品牌所遭遇的消极影响将是难以想象的。
二、品牌商深受自由定价困扰
品牌商将零售或批发的权利下放给渠道商,渠道商为了短期的迅速获利或者单纯为了清仓,往往会采取品牌商无法接受的低价策略。定价策略是一个品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品牌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低价现象得不到控制,一个高端产品在价格上采取中端定价,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势必会让更多人以为这个产品本身只是个中端产品,ok,这时候,品牌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打造的品牌就会被这一机制彻底改造,而且想挽回的难度太大。
所以,品牌商一定要在电商平台策略中做好价格监控,否则,后果难料。
三、品牌商深受促销乱象所害
电商平台开出各种的促销活动,店铺还可以自行设置相应的活动,对于品牌商来说,统一”和“标准”是根本,但是在网络世界里想要实现这一点,难度就大了。渠道商各有考虑,通常会按自己的主张来操作促销,实质还是价格战,根本上触犯了品牌商的初衷。但是由于线上渠道信息变化快,品牌商想要对数以万计的店铺中每款商品的促销行为逐一排查,耗时耗力不说,还缺乏相应的违规证据。
四、难以控制的渠道商命名乱象
对于品牌商,命名乱象是定价和促销之后的有一个显著的问题。这仍热是标准化的一个方面,但依然被渠道商所轻视,而品牌商依然难以监管。
命名混乱对于品牌商来说,一方面是导致旗下商品在平台销售过程中不能统混乱,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选择。同时,部分渠道商对于国家广告法一知半解甚至不清不楚,也会出现与法律相冲突的命名,这无疑是给品牌抹黑。长此以往,品牌形象受损也是不可避免的。
五、如何应对平台带来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渠道商的所作所为有平台纵容的因素,毕竟平台互相竞争就需要有差异,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品牌的统一和标准,几乎不可能。那么,品牌商该如何处理这种困局呢?
1、如今是大数据的时代,想要实时监控网络动态,只能从大数据着手,借助新科技,加强对各平台渠道商的监控,抛开平台的不作为,自食其力。
2、做到不依赖电商平台,电商平台是一个好渠道,但是品牌商不能将命门完全暴露在外人眼前,在做到良好监控的同时品牌商也应该着力于自有平台的打造,只有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未来的路才能自由自在。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