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已经结束早期粗放式增长,市场大且增长快。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该行业的价值约为 3879亿人民币,预计到202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400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0%。随着健康消费观念提升,养生需求从“银发一族”逐渐往“年轻一代”扩散。
TMO在中国和东南亚拥有数十个成功的保健品电子商务项目,您可以了解我们的CBEC跨境电商(进口)解决方案及健康与美妆解决方案。
别忘了,不管是本土保健品还是进口保健品,要想在中国市场流通,必须有“蓝帽子”标志。蓝帽产品是由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是中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为天蓝色,呈帽形,业界俗称“蓝帽子”,也叫“小蓝帽”。
然而,如果你以为拿到这个蓝帽子认证是轻而易举的事,那就太天真了。
国外保健品企业要想获得在中国线下售卖的资格,除了需要和中国本土企业一样递交关于产品及企业资质的基本材料以外,还需要准备生产国政府或法务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安全性报告等文件。
因为这些国外的保健品公司本国政府及法律体系与国内不同,许多国际企业从来没有开具过相关的证明,甚至本国根本没有相关机构的存在。截至2021年底,以“蓝帽子”注册获批的保健食品有18593个,其中国产的17808个,进口的785个,进口备案158个产品,国产备案7331个。其中2018年批准的产品多为延续注册或是备案的产品,新批准的注册产品仅为10个。截止2023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显示批号为2023年的备案保健食品共3629个,其中,国内备案保健食品总数共3596个,进口备案保健食品总数共33个。
也就是说,国外的保健品公司提供符合中国审批要求的文件,难度真的很大,“蓝帽子”注册进程往往大大滞后。
业内人士分享说,一个单品的“蓝帽子”认证注册周期大概在三到四年,每一个单品的投入大约在50万至100万不等。海外保健品大公司旗下产品线众多,如果整个产品组合想要注册下来,无论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投入,都消耗很大。等到所有产品全注册下来再来从这千亿级市场的蛋糕中分一杯羹,恐怕为时已晚。
如果您想了解亚洲其他国家保健品市场拓展潜力,可以阅读亚洲保健品市场增长!2025年各国出海机遇及直销热度解析(免费报告)根据TMO最新发布的《亚洲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增长机遇分析报告》,2024年亚洲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突破640亿美元!东南亚增长突出!TMO将深入解析2025年各国出海机遇,包括市场增长趋势、销售渠道变革(直销渠道热度)、东南亚电商机遇、直播短视频生态等,为品牌出海提供实战参考。亚洲保健品市场增长!2025年各国出海机遇及直销热度解析(免费报告)。
不过,你以为这就难倒了想要挺进中国市场的国外保健品牌了吗?要知道,在政策阻力的另一头,是跨境电商的风生水起。您可以查看海外保健品中国市场进入策略: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对比详解海外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正确渠道和策略都有哪些?从“外国法律实体”和“中国法律实体”入手,制定您的跨境电商或一般贸易策略路线图,助力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海外保健品中国市场进入策略: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对比详解。
据统计,中国约有40%的一到三线城市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海淘购买国际品牌保健品,另一项调查表明,73%的中国本地消费者愿意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产品支付溢价。
保健品已经成为重要的跨境购物品类。根据CBNData统计的数据,天猫国际保健品市场的消费规模和消费人数在近几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
从淘系平台的海外保健品销售数据来看,2023年的销售额达189亿元,销量约8514万。从促销月份来看,2023年6月(618大促)和2023年11月(双十一大促)销售额是年度中的两个高峰点。
相比其他传统渠道,电商正高速发展,未来成为保健品的主渠道之一。
就市场份额而言,根据欧睿的数据,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整体最畅销的品牌是汤臣倍健,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而包括无限极、康宝莱在内的老牌直销品牌在2020年到2023年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案例纽崔莱市场份额实现逆势增长。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牌是Swisse(斯维诗),其自从2016年底被合生元的母公司H&H收购以来,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占比迅速上升,其2023年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3%,位列第三位。
整体而言,中国保健品市场尚不存在能垄断市场的品牌,没有品牌能拥有超过10%的市场份额。2023年排名前15的保健品牌仅占据了24.4%的市场份额,对于新品牌或者有意向进入保健品市场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充满机会。
同时,近些年随着“国潮”的崛起,中式养生正在被更多年轻消费者熟知和喜爱。《小红书大健康行业趋势&营销策略分享》显示, 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平台中,医药保健相关内容被高频搜索,聚集大量生活健康类内容。年轻消费者倾向于自诊自查自养,药食同源受到信赖。例如燕窝品牌“小仙炖”打造的开盖即食的“鲜炖燕窝”产品系列,在2023年618活动期间开售4小时后,销售额位居天猫滋补行业第一。这给了将目光瞄准“新中式养生”这个潜力市场的新晋品牌们很好的机会。
业内人士称,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海外保健品厂家都是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把产品作为普通食品来销售。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等海外品牌,通过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形式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主攻跨境电商平台,还有汤臣倍健等国产品牌也加入电商领域分羹。淘数据显示电商保健品近几年节节走高,销量喜人。
所以当前,那些不申请“蓝帽子”、以“普通食品”属性、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保健品品牌们,往往选择强调整个品类/成份对于健康的有益影响,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进入中国市场。
一直以来线下直销是保健品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国外的保健品公司青睐跨境电商的线上销售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跨境电商也成为国外保健品牌试水中国市场的一个有力渠道,不断的数据和经验积累,测试哪些产品会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欢迎,然后针对性地去申请“蓝帽子”也不失为一个有的放矢的选择。
通过线上的销售效果摸透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再来布局线下渠道,两者互相补充,产生规模化的协同效应,恐怕也是很多保健品牌可以打或正在打的一个算盘。
海外保健品牌中国市场进入策略指南
「人口红利」以及「居民消费意识觉醒」正快马加鞭,加速催化中国保健品市场。自中国跨境电商大门洞开伊始,国际保健品牌纷纷鱼贯而入中国市场。那么,海外保健品牌如何正确进入中国市场?通常,品牌可从如下两个角度入手:
法律实体:采用外国法律实体还是中国法律实体?(政策更新)
商业模式:采用跨境电商模式还是一般贸易模式?
想了解详细的海外保健品电商数据,欢迎了解我们的电商数据服务。您也可以即刻与TMO的电商专家取得联系!TMO在中国和东南亚拥有数十个成功的保健品电子商务项目,您可以了解我们的CBEC跨境电商(进口)解决方案及健康与美妆解决方案。我们很乐意为您的下一个项目提供帮助!